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介绍

参与组织由IAAP和ISST联合支持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是ISST沙盘游戏中国团队的另一重要贡献。如前所述,Ruth Ammann代表ISST与IAAP主席及负责人等在2006年于洗心岛达成协议,在中国合作发展。IAAP和ISST共同支持“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8,每三年举办一次),组织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如易经、道家、儒家、佛教和中国传统医学学者,与荣格心理分析师和沙盘游戏治疗师进行对话交流。


图片61.jpg


Ruth Ammann代表ISST,与IAAP主席及负责人在洗心岛达成协议,双方在中国合作发展。


图片62.jpg图片63.jpg


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1998年9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和肇庆七星岩举行,大会主题是:“分析与体验:东方与西方”;七星岩附近的新兴国恩寺,是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的故里。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Luigi Zoja在致辞中说,“能够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传达我的祝愿,使我感到非常愉快。荣格分析心理学会早已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我相信,若是荣格教授本人得知我们正在举行的这样一个会议,也一定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瑞士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基金会主席Christa Robinson在致辞中说,“梦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财富,但是它可以在一种深层的原型意义上,把我们不同的国家和人民联系为一个人类的整体。所以,这次会议也是一种特殊的机会,为我们开启一种具有无限意义的相互交流的体验,以此为基础,真正的会议将会超越可能分隔我们的种种障碍,而在人们的交流与理解之中产生。”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任主席Murray Stein在致辞中说,“我希望,这(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只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系列性学术交流的开端。当然,西方心理学已经从中国文化思想中受益匪浅,但是我仍然希望,目前正在开幕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能够在将来达到东西方之间更为深入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影响。”


图片64.jpg图片65.jpg


第二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02年9月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大会主题是:“意象与感应:东方与西方”。


中国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发来贺词,其中提到:“心理分析是心理治疗以及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基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心理分析有着深远的意义,必能促进心理分析学术研究的深入。通过国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我国的心理分析及文化心理学必能不断发展,并能发挥其积极的心理教育和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作用。”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Murray Stein在致辞中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对发起和支持这种会议的热情,可以追溯到荣格本人长期以来对西方心理学与东方哲学和宗教进行对话的关注。荣格感到,东方思想能弥补西方理性传统的片面性缺陷。这种弥补非常重要。他认为东西方思想的相遇,不是舍此取彼,而是融会贯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本着互相关注、互相尊重的态度,进行真诚的对话。”


瑞士荣格学院院长Brigitte Spillmann在致辞中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念本身便包含着多重文化的意义,同时,荣格也总是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对话怀有兴趣和热情……因此,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十分重要。我们希望,在此充满危机的世界上,通过沟通与交流,能够阻止产生诸多恶果的阴影投射,能够促进多文化间更好的理解。”


瑞士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基金会主席Christa Robinson在致辞中说,“‘用心去倾听’……这是所有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实质性必然条件。若是有心中和谐,那么将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相逢和会议,这种相逢和会议也将能激发灵感和促成转化,创造新的形式。分析心理学与丰富的中国文化的交流,一直都是我的心愿,你们身体力行推进此灵性事业,使我由衷欣慰。我深信此次国际论坛将获得其必然的成功,确信其对于加深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的贡献。”


Harriet Friedman和Eva Pattis Zoja举办有关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的会前工作坊进行专业培训。


图片66.jpg图片67.jpg


第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06年9月在广州龙洞天麓湖洗心岛畔举行,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后5任主席同时出席,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主席、秘书长及诸多沙盘游戏治疗师同时与会。大会主题是“伦理与智能:东方与西方”。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Christian Gaillard在致辞中说,“中国,特别是我们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关系与交流,属于一种真正的内在心灵的需要。因为从一开始,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成立的时候,甚至是从荣格分析心理学和荣格心理分析建立的时候,就与中国和中国文化发生了这种内在的联系。于是,我相信,我们正向东方开放我们的心灵,而我同样相信,这次国际论坛的主题,伦理与智能,东方与西方,正是我们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被选主席Hester Solomon在致辞中说,“在此极其重要的第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召开之际,特向大会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福大家就伦理与智慧:东方与西方这一话题,获得充分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拥有激励人心而又丰富多彩的体验。在回顾会议参与者的名单和论文的题目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从伟大的东方和西方传统的角度来探询这些心理分析的深度领域,我们这次会议将迈出卓越的一步。”


瑞士驻中国大使馆专门发来贺电,“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奠定了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他同时也是促进东方与西方积极的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先锋。荣格与卫礼贤这位德国汉学家的相遇,在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之间架设桥梁当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荣格认识到东方哲学和宗教能极大地丰富西方的心理学,因此在思想开放、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起了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对话。我们衷心希望‘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在丰富这一宝贵遗产方面获得成功!”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颜泽贤在致辞中说,“1994年,我曾与申荷永教授一起,邀请Murray Stein主席和Thomas Kirsch主席等代表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访问中国,Murray Stein主席称其为‘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回顾这10余年的历程,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正在逐渐显现。此届国际论坛以‘伦理和智慧:东方和西方’为主题,在注重心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同时,深入于内在心性的本质分析;既注重‘道’的体现,也注重‘德’的内含,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诸多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我相信这次大会也必将获得成功,衷心祝愿大家获得丰富与充实的感受,获得美妙和愉快的体验。”


图片68.jpg图片69.jpg


Ruth Ammann专门举办会前工作坊,为中国学员和候选沙盘游戏治疗师进行专业培训与督导。


图片70.jpg


图片71.jpg


第四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09年4月10-12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如期举行,大会主题是“心理分析中的意象,积极想象在文化和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Hester Solomon在大会致辞中说,能够在具有深厚心理学历史和荣誉的复旦大学召开第四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感到十分的欣慰。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与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的合作已有十多年的传统,成功举办了1998、2002、2006的三届国际论坛,逐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传统。但这种传统,也孕育着创新。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便具有创新性的意义。我们能够感受到,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包括传统与创新,在中国,以及在上海,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涌现……传统与创新作为一种主题,就在我们今天复旦大学第四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再次开启,并且会通向不可估量的未来。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主席Ruth Ammann在致词中说:“亲爱的申荷永教授:谨以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主席,以及我个人的名义,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国际沙盘游戏学会为拥有你和高岚作为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如此优秀代表而感到骄傲。Harriet Friedman和Rie Mitchell 是国际沙盘游戏学会和沙盘游戏治疗方法的卓越大使。我希望又有许多学生和学者会为Harriet 和Rie的讲授深深吸引;希望大家对沙盘游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感谢申荷永教授为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和沙盘游戏治疗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我希望下次能和你在上海相见。请在11月来东京参加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大会。请转达我对所有国际沙盘游戏学会和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同事们的问候!愿大会圆满成功,友谊长存!”


Harriet Friedman, Rie Mitchell, Dyane Sherwood以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沙盘游戏与积极想象为主题举办会前工作坊,为学员和候选沙盘游戏治疗师做专业培训与督导,并参加大会主题研讨。梁信惠和来自台湾与香港的沙盘游戏治疗师参加了大会并做主题报告。


图片72.jpg图片73.jpg图片74.jpg


图片75.jpg


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12年6月在澳门大学举行,大会主题是“21世纪中的心理分析:梦与心灵的象征,文化与自然”


大会有Joe Cambray, Tom Kelly, Luigi Zoja, Murray Stein, John Beebe, Robert Bosnak, Brian Feldman、刘大钧(中国易学学者)、胡孚琛(中国道教学者)、卢耀刚(中国作家)、Bettina Wilhelm(卫礼贤孙女)等做主题报告,同时,Kazuhiko Higuchi作了“沙盘游戏治疗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题演讲,Ruth Ammann作了“沙盘游戏中的意象”主题演讲,Alex Esterhuyzen作了“梦的语言:无意识的表达”主题演讲;申荷永作“意象与意义:探索中国文化中梦的本质”主题演讲(以此向他的分析师Mario Jacoby致敬)。


图片76.jpg22.png图片77.jpg


图片78.jpg图片79.jpg图片80.jpg


Kazuhiko Higuchi, Ruth Ammann, Yasuhiro Yamanaka, Harriet Friedman, Rie Mitchell, Alex Esterhuyzen等参加了会议,并且举办了沙盘游戏治疗会前工作坊,为学员和候选沙盘游戏治疗师进行专业培训与督导。


图片81.jpg图片82.jpg


第六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13年8月在青岛海洋大学举行,大会主题是“《易经》与心理分析,荣格与卫礼贤”。大会特别组织两天“《易经》与心理分析圆桌论坛”,以及有关荣格《红书》,积极想象与沙盘游戏治疗的三天大会研讨。


100多年前,1899年,卫礼贤(Richard Wilhelm)远渡重洋来到青岛。他在这里遇到了劳乃宣,崂山一脉的传人,传其中华周易。经由卫礼贤,荣格得以领悟《易经》的奥秘,并将其在心理分析的水平上予以发挥,在整个西方影响深远,形成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沙盘游戏治疗的《易经》传统。


荣格将其与卫礼贤的相遇相知,视为命中注定的缘分。他认为,卫礼贤为西方带去中国文化的基因,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其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对荣格来说,这也正是其分析心理学的“阿基米德点”。2009年,荣格《红书》首度公诸于世,其分析心理学之“积极想象”的奥秘尽在其中,包括其治愈与转化的力量,自性化发展的史诗般旅程。默瑞 斯丹及其团队,将在此青岛会议期间,为大家演出《红书》剧场,几位资深荣格心理分析师分别扮演《红书》中的不同角色:荣格、以利亚、莎乐美、伊祖杜巴、斐乐蒙……展现栩栩如生、生动真切的心灵对话。


Liza Ravitz, 梁惠贤,高岚与申荷永,在大会期间组织了有关沙盘游戏治疗的专业培训与督导,以及相应的专业考核。


图片83.jpg


第七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15年10月21-23日,在澳门城市大学(中国澳门)召开,大会主题:“面对集体创伤:原型、文化与治愈”,逾700人参加,与会者来自20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大会主题报告人包括Tom Kirsch, Murray Stein, Joe Cambray, Tom Kelly, Marianne Müller, Jean Kirsch, John Beebe, Angela Connolly, Paul Kugler, Luigi Zoja, Christa Robinson, Viviane Thibaudier, Brian Feldman, Allan Guggenbuehl, 吴怡、胡孚琛、 Bouyong Rhi, Toshio Kawai;以及Yasuhiro Yamanaka, Ruth Ammann, Jörg Rasche, Alex Esterhuyzen, Eva Pattis, 高岚与申荷永,他们的演讲主要集中在沙盘游戏疗法和深度心理学。


瑞士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前任主席Ruth Ammann,用“为什么我会鼓励病人用画笔来表达自己”为题做大会主题报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主席Alex Esterhuyzen主持。Ruth Ammann用首次公开的苏黎世荣格学院珍藏资料,用绘画来呈现深度心理治疗的作用,分析与阐释其对于当代沙盘游戏治疗的启示。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创办会员,日本箱庭疗法前任主席Yasuhiro Yamanaka(山中康裕)的大会主题报告是“行走在表现疗法的道路上”。主持人是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副主席Toshio Kawai(河合俊雄)。山中康裕用自己的专业经历,来呈现沙盘游戏以及表达性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对于文化疗愈的意义。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创办会员,日本箱庭疗法前任主席Yasuhiro Yamanaka(山中康裕)的大会主题报告是“行走在表现疗法的道路上”。主持人是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副主席Toshio Kawai(河合俊雄)。山中康裕用自己的专业经历,来呈现沙盘游戏以及表达性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对于文化疗愈的意义。


图片84.jpg图片85.jpg


图片86.jpg图片87.jpg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前任主席Ruth Ammann主持了大会主场专题研讨:“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实践”。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主席Alex Esterhuyzen,国际沙游工作协会主席Eva Pattis Zoja,华人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主席高岚分别作大会报告。沙盘游戏是基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专业实践,在诸多国际重大集体创伤的情境中,如美国“911”,中国汶川大地震,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都发挥的文化疗愈的重要意义。


图片88.jpg图片89.jpg


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于2018年4月在长安大学举办(陕西西安),大会主题为:“觉悟与自性化:东方与西方”,逾千人参加大会。


大会主题报告人包括Marianne Müller, Misser Berg, Murray Stein, Joe Cambray, Tom Kelly, Martin Schmidt, George Hogenson, John Beebe, Christa Robinson, Brian Feldman, Stephen Aizenstat, Allan Guggenbuehl, Viviane Thibaudier, John Merchant, Steve Zemmelman, Dennis Merritt, Linda Carter, 吴怡(儒家学者)、刘大钧(易经学者)、颜泽贤、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胡孚琛(道教学者)、陈兵(佛教学者)、释济群(法师)、释耀智(法师),以及诸多资深沙盘游戏治疗师:Yasuhiro Yamanaka, Jörg Rasche, Alex Esterhuyzen, Lauren Cunningham, Maria Chiaia, Liza Ravitz, Heather Lesley-Swan, Irmgard Else Thom, 梁惠贤、高岚、申荷永,大家一起来反思与回应:“觉悟与自性化:东方与西方”。


图片90.jpg图片91.jpg图片92.jpg


图片93.jpg


申荷永主持了与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的专题讨论:“道与心理分析”,Marianne Müller、Alexander Esterhuyzen、梁惠贤、George Hogenson、Martin Schmidt、Misser Berg、胡孚琛等参与讨论。


诸多来自ISST和IAAP的与会者,以及中国学者和学生,大都对持续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所建构的东西方心理学对话、沟通与相互学习表示感谢。同时,这也是ISST与IAAP在中国合作发展的特殊机遇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