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沙游在中国

名师讲沙游在中国


那么,让我们的老师谈谈他们对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印象,以及他们所见证发展的ISST中国学会(CSST)。


凯·布莱德温(Kay Bradway, 2003):

我非常高兴来为申荷永和高岚合著的《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撰写序言。这是第一部由中国荣格心理分析师和沙盘游戏治疗师撰写的关于沙盘游戏治疗的著作。申荷永教授已经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默瑞·斯丹曾为其《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一书撰写了序言。申荷永教授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体验,以及他对于深度心理治疗的敏锐理解和把握,成功地把荣格心理分析和沙盘游戏治疗带到了中国。

我很幸运认识了申教授,他在2000年至2002年的时候在美国旧金山荣格研究院做国际分析心理学学者。在那一段时期,他前来参加我的沙盘游戏讲座,我很高兴与他接触和交流。当时他一面继续他的荣格心理分析的研习,一面继续他的沙盘游戏治疗训练,目的是为了成为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和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的会员。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合作,他在1998年和2002年组织了两次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会议。在2003年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西雅图的年会上,他以其《易经与沙盘游戏治疗,沙盘游戏治疗与中国》的大会报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去年开始,他策划与组织把沙盘游戏的经典著作翻译成中文。目前,他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分析教授,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的理事长。

显然,申荷永和高岚教授具备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师撰写一部关于沙盘游戏原创著作的卓越条件。本书的目录和内容便能表明他们对于沙盘游戏治疗领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第一章是关于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背景,他们总结与分析了威尔斯、洛温菲尔德和卡尔夫的历史贡献。

在第二章中,他们提出并阐述了沙盘游戏治疗的三大理论基础:荣格分析心理学、东方哲学和卡尔夫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申荷永和高岚教授在第三章中,阐述了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原则,如无意识的水平、象征性的意义、自由与保护的空间、深度治疗中非言语的作用以及共情等。同时他也阐发了中国哲学中的“感应”(让人联想到共时性的意义),以及中国道家哲学中的“无为”和“为无为”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章介绍了如何建立沙盘游戏治疗室,包括其基本的“设置”和沙盘游戏微缩模型的收集等。申荷永和高岚教授同时也强调了在沙盘游戏治疗师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与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会员一起研习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集中在如何开始做沙盘游戏治疗,包括初始沙盘,沙盘游戏的过程,以及沙盘游戏的主题与分析等。

在第六章中,申荷永和高岚教授通过一个实际的个案,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沙盘游戏治疗过程。

我认为这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不仅仅是对于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对于国际上的沙盘游戏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Foreword to Shen Heyong’s Book on Sandplay by Kay Bradway

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


Matin Kalff (2014):

For Chinese 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

二十多年前,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已经开始在中国发展;如今创办中文的《沙盘游戏》杂志,则是二十年发展的自然成果。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的创办会长申荷永及其夫人高岚,他们都是沙盘游戏治疗师和荣格心理分析师,长期以来致力于沙盘游戏在中国的发展,为其开辟了富有成效的途径。我知道他们在中国的三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建立了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治疗的研究机构。此外,我也了解到,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孤儿院以及地震灾区,建立了60余所(心灵花园)工作站,帮助孤儿的心理成长,为地震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

因此,由瑞士心理治疗师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创立的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越来越为人所熟知。

我妈妈多拉·卡尔夫年轻时最初的强烈兴趣之一,就是研究中国哲学与汉语。她对道家哲学尤其着迷。后来,以其沙盘游戏治疗经验为基础,她与中国作家和哲学家张钟元有深入的交流。张钟元写了一些关于道教的书籍,例如《创造力与道教》。

在沙盘游戏中,多拉·卡尔夫关注到,沙中的游戏过程——尤其是她称之为“自性显现”的一刻——正是引发治愈及转化的关键点。它经常在象征“方”和“圆”,或者具有中心性的方圆结合的意象中表达自身。荣格也曾指出发生在梦及绘画中的这种类似的体验及相应的形象,他称其为“曼荼罗”(mandalas),这是来自印度文化的术语。多拉·卡尔夫坚持认为:在其特质中,它们指向一个超出自我意识的维度,并伴随着一种特别的感受性,她描述其为“圣秘”(numinous)。“圣秘”属于一种心境,可以伴随深刻的寂静、深刻的感触。依据荣格的说法,这便是触及人之为人的核心——即自性或整体——的一种体验。对多拉·卡尔夫来说,沙盘游戏中的类似体验具有一种治愈的特质,这是修复与重建一种更踏实、更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与张钟元的讨论中,多拉·卡尔夫把这种体验与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联系在一起。她基本上是把“太极”与“自性”相联系;将太极到阴阳两极的展现,关联为自性(Self)——健康自我(ego)发展的基础——的显现。对此,我们可以从周敦颐的释文中获得很好的理解:“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敦颐的论述,也与自性作为人类自我调节原则的观念有关。当一个人的思维或行为走向一种极端,该原则就会被激活。比如,在极端的理性态度情况下,经由对梦的审视,人们可能会了解未曾触及的、无意识的内在情感生命,并认识到在理性与情感之间获得新平衡的需要。

梦及沙盘游戏中的创造,皆可视为自性的自我调节作用的表达,其指出了意识的片面态度的局限,呼唤对被排斥部分的整合。周敦颐所精彩论述的动与静之间的变化,可被视为一种深层次的基本原则,这非常类似于荣格所描述的一种力量,一种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变化与活跃着的力量。

意识人格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这样一种觉察能力:觉察那些源于无意识(或被忽视或被分离)而致力于新平衡的冲动,或如同荣格所说的“变得更加完整”的冲动。荣格认为,在我们生命的开始,这种完整性就早已作为一种潜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在具体的人生中来实现这种完整性,便是他所称的 “自性化过程”的目标。多拉·卡尔夫在其来访者的沙盘游戏意象中也都看到了这种自性化过程。

因而,我们可以说,多拉·卡尔夫早期对中国哲学的兴趣,为中国思想与荣格心理学的最初联结奠定了基础。她也曾在其沙盘游戏治疗著作的导论中,对此有所简要提及。另一方面,她也确实从张钟元那里学到一种特别的道家吐纳与冥想技术。这种道家的技术,在非常具体的日常层面上,能够使她在短暂的工作间隙(完成一次来访者工作之后与开始与下一位来访者工作之前)完全恢复自己的精力。

实际上,获得一种处理患者传染性心理状态的方法和手段是很重要的。因为众所周知,从事助人职业的人士,如果不照顾好自己,往往就会成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

我在这里用一些篇幅,介绍中国思想与西方心理学之间交流的开始,是希望这种交流将来能够在许多不同的水平上获得延续与深化。当然,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来进行这种交流,从而使沙盘游戏保有丰富的传承。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沙盘游戏治疗在传入许多不同国家与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变化。而且,这种交流也必须要考虑中国当代的需要与现实。

我一直认为,为了避免沙盘游戏治疗的治愈潜力被淡化,对于这样一种交流,我们有必要持续关注其三个根源: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的世界技术(World Technique)、荣格的心理学、以及东方冥想传统(Eastern Contemplative traditions)。沙盘游戏的创立者多拉·卡尔夫在自己的工作中,就是把这三个主要潮流整合到了一起。

这种方法,通过触摸及操作沙子,将身体感觉、情感体验(触摸及塑造沙子以及使用多种沙具来创造意象或意象世界的感受)以及随着意象而涌现出的故事整合在一起。这样看来,如同邦妮·巴德诺赫(Bonnie Badenoch)在其著作《做一个头脑清醒的治疗师》(Being a Brainwise Therapist, 2008, Northon and Company Inc.)中所指出的,沙盘游戏有助于大脑运作过程中自上而下以及横向的整合。

我本人认为,予以沙盘游戏治疗中出现的身体感觉一种新的关注,从而帮助患者从感受性水平去体验沙盘游戏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从觉察创建沙盘之后的感觉开始,比如觉察身体的紧张、放松、轻松、沉重、温暖或寒冷等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心理创伤的人)会难以触及身体的感觉及感受。

同时,作为治疗师,若是也能让自己接触这一层面的体验,从而获得对反移情身体方面的觉察,也是颇有助益。像卡巴金(John Kabat Zinn)的“正念减压”(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这些有关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及其医学应用的实践,对帮助我们觉察身体的感受也十分有价值。目前心理治疗的许多新的发展,也都以某种现实的方式,呼应了沙盘游戏治疗第三个根源——东方智慧——的复兴。同时,中国文化中依然活跃的冥想传统,也将对此发展有所贡献。

由此,我祝愿中国的《沙盘游戏》杂志成为一个研究与交流的开放论坛,在以往东方与西方的思想交流(沙盘游戏治疗的根源)的基础上,以一种富有生机的创造性方式,整合沙盘游戏治疗内外的心理学新思潮。

马丁·卡尔夫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培训与创办会员

2014年10月24日

图片4.png图片5.png图片6.png


Rie Rogers Mitchell and Harriet S. Friedman (2014):

我们非常荣幸来为中国第一份《沙盘游戏》杂志撰写序言。分析心理学及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是从1993年开始的,这份杂志标志着其至今20年的历程。在此期间,申荷永与高岚——中国最早具有国际资质的心理分析师(IAAP)和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发起并资助了许多重要的活动,其中包括六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与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都是主要的参与和资助者。这些活动促进了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在过去的20年中,申荷永与高岚在中国的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复旦大学(上海)、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相继建立了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治疗研究机构。目前,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广受欢迎,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正式的沙盘游戏治疗课程。

我们与申荷永和高岚是1995年在瑞士苏黎世“世界分析心理学大会”上认识的,已有近20年的友谊。10多年前,也是受申荷永和高岚的邀请和安排,我们来到中国,与他们一起从事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治疗的专业培训,推动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为了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受难者的心理需要,申荷永与高岚推广了其所创办的“心灵花园”,目前已在中国大陆的孤儿院中建立了超过60个心灵花园工作站。沙盘游戏及荣格心理学被运用于帮助孤儿的心理发展,以及向地震等灾难受害者提供心理救援。

申荷永与高岚在20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沙盘游戏治疗专著,凯·布莱德温(Kay Bradway)为其撰写了前言。他们还把一系列的沙盘游戏书籍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凯·布莱德温、瑞·罗杰斯·米歇尔、海瑞特·弗里德曼以及茹思·安曼 (Ruth Ammann)的著作等。此外,申荷永与高岚还出版了一些关于分析心理学的著作,由默瑞·斯丹(Murray Stein)、托马斯·科茨(Thomas Kirsch)、约翰·毕比(John Beebe)等撰写了前言。申荷永与高岚最近翻译并出版了九卷本的荣格文集,包括《梦的研讨会》和《意象研讨会》,他们主编的二十卷本的《荣格全集》也将于2015年问世。

为了将沙盘游戏传入中国以及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申荷永与高岚做出了不懈地努力与无私的奉献。同时,其个人的愿景与愿力,将其以心为本的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eart)与心灵(Heart & Soul)带给东方与西方,使得我们大家都备受鼓舞与启迪。

我们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相信,这份中文杂志,将极大地增进人们对沙盘游戏治疗的认识、领悟和支持。

瑞 · 罗杰斯 · 米歇尔,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前任主席

海瑞特 · 弗里德曼,注册心理治疗师与督导师(CST-T),荣格心理分析师

图片7.png图片8.png图片9.png


默瑞·斯丹(2018):

荣格从未去过中国,但中国一直在其身边,以神话与象征的形式,伴随其朋友卫礼贤所翻译的中国经典。荣格对于《易经》、《金花的秘密》和《道德经》等都悉心倾情。他无比钦佩中国传统的文深度及其智慧,并努力从中国文化中学习与其欧洲教育和背景截然不同的新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荣格尽力克服欧洲中心思想,将中国观点和思想形式融入西方意识,将中国思维方式的重要元素纳入其深度心理学理论。荣格深信,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科学,特别是对于欧洲的心理治疗具有并能做出重要的贡献。

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的著作充分呈现与阐述了中国文化对荣格生活和工作的碰撞与影响。申教授有着长期的分析心理学研习,并且成为中国首位接受全面培训和认证的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高岚教授随后也获得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的专业认证。他们对中国心理学根源的研究,其“核心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eart”),有助于构建中国文化与分析心理学之间重要而坚固的桥梁。构建东西方文化之间沟通与理解桥梁的努力仍然在其早期阶段,至少就西方而言,我相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成就。对于在西方的我们来说,我们仍然在学习,就荣格研究和评论的中文经典中所包含的古老智慧,我们仅仅是触及其中的凤毛麟角。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帮助我们获得中国心灵发展的更完整意象,这将有助于增进对我们之间相同与差异的理解。

荣格最重要的洞见之一是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互为补充的关系。对于西方来说,中国文化与其无意识相似,就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而言。若其处于模糊和未知,西方就能够对其投射自身的阴影和自卑。当中国文化为西方所熟知,当两个领域之间构建起桥梁时,这两种文化则可以互补,克服其各自的片面,共同接近人类的整体性。双方都可为充分发挥人类心灵所包含的潜力做出本质性的贡献。

荣格能够把握这种互补关系,并将其用于联结因果关系与共时性(“具有意义的巧合”)以及发展自性内含相对性理论(道与阴阳)。此外,荣格的自性化理论,一种终身的心理和精神发展,与中国禅宗《十牛图》等文献和有关佛教著作有类似表述,他将其添加于对人类所有发展潜力的理解之中。对于今天的荣格学派思想家来说,显然东方和西方需要彼此来充分表达人类发展计划,双方都不应致力于控制对方。尊重分歧至关重要,惟此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获得共识的涌现。

近二十年来,申教授在其许多著作、讲座、教学,以及他所组织的有关主题的诸多学术会议中,促进了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他与高岚教授所呈现的《荣格与中国文化》正是这一重要对话的进一步发展。于此他向中国读者介绍荣格的生活与工作,探索与阐释荣格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其心理著作;于是,他们为西方荣格思想家和中国学者的深入对话奠定了基础。我相信,读者通过本书也将了解到分析心理学有助于重新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九十多年前,在其朋友卫礼贤的陪伴下,荣格沉浸于这种和东方的对话。在接下来的许多年,由于世界局势动荡,这一事业耽搁许久。如今,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对话窗口再次开启,进一步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申教授于此率先垂范,努力引领。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西方荣格学者从深度心理学视野认真研究中国文化史。对于共享原型模式,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

我很荣幸能为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的《荣格与中国文化》一书贡献这简要的序言。我期待有更多有关的研究,更多能够推进东方和西方对话的著作,能够将世界整合为具有共享价值和共享利益的地球社区。

默瑞•斯丹(Murray Stein)

国际分析心理学学会前任主席

于瑞士苏黎世

2017年3月

图片10.png图片11.png图片12.png


Andreas Jung(2009):

Andreas Jung 写来的信函:“亲爱的申荷永教授:非常感谢你邀请我们参加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未能前来加入你们,我们感到非常遗憾!——我太太和我两年前曾经访问中国,我们对中国的地大物博、人们的友善以及中国令人赞叹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城市的惊人发展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今巨变和革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基础,一个稳定而坚实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在我们自己的心灵深处,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中获得的坚实基础。所以,我们非常赞同你在复旦大学的工作和举办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感谢你为寻找分析心理学的本质所付出了心血和巨大努力。我们衷心希望这是一届成就圆满的会议,祝愿此次会议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希望你和所有与会者都幸福愉快!”

图片13.png图片14.png图片15.png


Thomas Fischer(2014):

在过去20年中,荣格心理学在中国取得了重大飞跃:2012年,第五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举行;在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复旦大学(上海)和澳门城市大学,先后建立了3个荣格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研究院,以及相应的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分会;而在整个中国大陆的多所孤儿院及汶川等地震灾区,则建立了众多荣格心理分析取向的工作站(心灵花园);荣格以及荣格学派的许多著作得到翻译和出版,近年已翻译出版9卷本的《荣格文集》,而现在20卷本的《荣格全集》最新中文版也接近完成。作为这些努力的最新进展——《心理分析》——这份中国分析心理学杂志的创办,到来得非常及时,是对此领域备受欢迎的贡献。“荣格著作基金会”(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ks of C.G. Jung)欣然接受这一创新,我们向《心理分析》的编辑及撰稿人,表示由衷祝贺。这一新的出版物,将进一步促进与加强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及传统的结合。

在其一生,荣格保持着对中国古代文明及浩瀚历史的深切兴趣,特别是对道家传统及庄子哲学的研究。荣格对中国思想的认识,主要是经由他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友谊,后者于1925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创立了中国协会。卫礼贤把中国典籍翻译成德文,荣格经由这些译文熟悉了中国思想。2013年在青岛举办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便是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学者的合作,青岛是卫礼贤曾居住过二十多年的故乡。

荣格与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结缘,发生在当时欧洲对东方哲学与宗教具有广泛兴趣的背景下。荣格在年轻学生时期阅读欧洲文学与哲学经典,进而转向研究早期基督教象征、诺斯替灵知、古代神秘主义宗教以及埃及、墨西哥、印度、东方等地的神话等诸多领域。他对“远东”的认识,最初主要来自他为自己私人藏书所购置的《东方圣书》(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庞大的五十卷本英文版。这是一套亚洲宗教著作,收录了印度教、佛教、道教、儒学、琐罗亚斯德教、耆那教、伊斯兰教等各宗教的核心圣书。

于是,当卫礼贤于1928年请荣格从欧洲心理学角度撰写对《金花的秘密》的评注时,无疑激发了荣格的兴趣。20年后,1948年,荣格再次为卫礼贤的《易经》或《变易之书》英文版撰写前言,当时在欧洲及美国的荣格学派圈子中,《易经》早已被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

荣格对中国文献及哲学的许多评论,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切赞赏,他显然从中获得了对自己治疗工作的新洞察。如荣格为卫礼贤《易经》译本撰写的前言中所说,“即使最有偏见的眼睛也不难看出,这本书代表着仔细审视自己的性格、姿态和动机的深远告诫”,其中创造性的自我理解观念,对荣格心理学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同时,中国文献中的材料,超越个体体验,指向更广阔的象征意义,荣格对此在其原型及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在其1920年代晚期及1930年代的教学及研讨会中,荣格经常谈及“东方的相似性”,借以扩展西方心灵的个体体验,但他自己总是很清楚,当触及该主题时,其自身是深切地植根于一种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哲学的研究,显然启发了荣格的思想与工作;他对人类心灵共同遗产的观察,似乎能够在今天、在西方与东方的思维方式之间,建立起衔接及促进相互理解。

在机构建设及心理治疗方面,分析心理学在现代中国都获得了认可和接受,这证明了它的潜力,希望《心理分析》杂志的发行,将进一步激发这一潜力。我们希望,《心理分析》能够吸引更多感兴趣的读者,并祝愿编辑们在工作中事事成功。

荣格著作的基金会理事Thomas Fischer,

苏黎世

图片16.png图片17.png图片18.png


Hester Solomon (2008):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国际IAAP主席和成员们:

我写这封信是想让大家知道,IAAP正在针对一个重要且独一无二的项目寻求您的帮助。这个项目是由复旦大学的申荷永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的高岚教授组织的,申教授是现在中国第一位且是唯一一位IAAP的独立会员,高岚教授是IAAP候选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师。

他们组织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包含了IAAP中国发展组织中的大部分成员以及其它心理援助者,在用荣格深度心理学的观点持续而有成效地进行着一个人道主义项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值得我们国际心理分析组织给予支持。

大家肯定都记得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的里氏8级的大地震。四川地处中国西部山区。据估计,有八万人死亡,一万八千人失踪,五百一十二万人受到影响。大约有两千名师生死于倒蹋的校舍。

很显然,幸存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建筑物和大量基础设施被破坏,并且尚没有完全恢复。在个一受灾严重的区域,没有一个人不为这场灾难造成的死伤动容。因此而造成的心理方面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巨大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由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以及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其中包括有中国发展组织的会员)、及其它心理工作者组成的团队,自灾难发生之时就已经将他们自己完全投入到救助幸存者的工作之中,

这些幸存者中有许多是儿童。救助则既包括一线的即时的身体治疗,也有包括沙盘游戏治疗和其它以荣格理论为导向的心理治疗,还有对同事与幸存者工作的督导。他们的工作从五月份就开始了,而他们现在不得不返回他们的大学履行教职。但他们会一直坚持每个月抽出10天在四川展开督导,支援仍留在那里工作的队员。

他们的行动是令人赞叹的,并且也许是独一无二的——在IAAP同事中,他们是有史以来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直接参与治疗的第一例。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都应该为我们拥有这样杰出的同事、他们做了这么杰出的工作而感到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自豪。

在这封信的附件中,大家可以找到与此项目相关的文件,并获得可以如何支持他们的相关信息。不久之前,IAAP/IAJS学术会议七月份时曾在苏黎世召开,申荷永教授介绍了此项项目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这引发了大家对他们团队工作大量自发的援助。

同时,附上IAAP前主席Luigi Zoja、前中国发展组织联络人Eva Pattis的信给大家作为参考。Eva Pattis刚刚亲自支援此项目,为在那里工作的同仁另外做了督导工作。

另一个附件来自IAAP获选主席、发展小组委员会联合主席Joe Cambray,以及IAAP副主席、独立成员委员会主席Tom Kelly,他们将会对此项目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做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我们将如何展开援助进行详细说明。

我衷心希望大家能认真阅读这些文件,并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回应我们。这一人道主义项目的基础正是荣格分析师所理解的如何将文化、心理和精神所产生的力量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就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解决心理及身体上的痛苦,造福于人类。

你们的援助将会成为他们正急需的支持;这也是向正在中国一线工作着的我们的同事证明,我们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以及整个团队都怀有深切的敬意和由衷的敬佩。

我请求IAAP协会的主席将这一信息直接分发给协会的成员。

献上我所有美好的祝福

IAAP主席Hester Solomon,2008年10月6日

图片19.png图片20.png

图片21.png

这张照片来自第18届IAAP大会(蒙特利尔2010)。三位IAAP主席:Hester Solomon,Joe Cambray,Tom Kelly,一起介绍了中国团队的发展,以及“心灵花园”公益项目。与会者纷纷起身,转向申荷永和高岚以及中国团队的代表,一起鼓掌致敬。在那之后,IAAP国际会议都会有涉及“心灵花园”心理援助主题的主场主题报告;“心灵花园”的理论和方法,也被应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所面临的灾难心理援助。沙盘游戏治疗正是我们心灵花园心理援助模式中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其理论、原则和精神)。

“心灵花园”始于2007年,至今已在中国大陆的孤儿院设立了86个工作站。Harriet Friedman,Rie Mitchell,Eva Pattis,Luigi Zoja,Betty Jackson,Tom Kirsch,Jean Kirsch,John Beebe,Robert Bosnak,David Rosen,Brian Feldman,Silvia Schmidlin等,都是这个项目的国际志愿者。当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的时候,我们团队组织了“心灵花园 2020 公益在线”,至今仍在为受新冠疫情影响者提供心理帮助和服务。Andrew Samuels,Robert Bosnak,David Rosen,Brian Feldman,Eva Pattis,Luigi Zoja,Martin Schmidt等都加入了我们,IAAP和ISST都给与我们很大支持。

图片22.png

图片23.png图片24.png


Yasuhiro Yamanaka(2014):

Kalff女士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老子的《道德经》,参考了自古以来被广泛使用的“太极”图,也引用了周敦颐的哲学理论。很明显,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

从挚友申荷永教授那得知中国成立了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同时,开始发行学会的杂志期刊。他希望我在此之际撰写序言,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

首先,我衷心祝贺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祝愿中国在此领域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我也对申荷永教授及其同仁至今为止付出的不懈努力,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赞叹。

我本人和申荷永教授有几个共同点:首先,我们都是心理分析师;其次,学术领域的方向都是荣格心理学;再者,我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沙盘游戏治疗也都很感兴趣。我们是1995年在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上认识的,后来,申荷永教授曾前来日本参加箱庭疗法大会。去年,在苏州大学举办的中国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们又相聚一堂。当时我是大会的外方主席,申老师亲自主持了我个人的工作坊。虽然是多年之后的重逢,但那瞬间就加强了我们可以称得上二十年深厚情谊的挚友关系。对我来说,那是倍感喜悦的事。

申老师对日本箱庭疗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我也能够随处感受到,他对日本的河合隼雄、樋口和彦、山中康裕对箱庭疗法做出的贡献同样有着深入的理解。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一下把“Sandspiel”命名为“箱庭疗法”的河合隼雄先生的功绩。对于连卡尔夫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部分,河合隼雄先生给予了修正,随后把它称之为“箱庭疗法”。就河合先生的修正之处而言,比如,他特别强调“箱庭疗法在某种场合下并非需要任何的解释”,“最重要的是,来访者在制作沙盘作品时治疗师必须在场”等等,我认为都非常正确。然而,当我得知申老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时,我更为高兴。

另外,申老师具有从中国哲学、中国文字起源的角度出发,追根溯源的思维方式。在日本,是我本人把卡尔夫的德语原著《Sandspiel, seine Therapeutische Wirkung auf die Psyche》(《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翻译成了日语。卡尔夫女士在其著作中,最先就提到了老子的《道德经》,还有自古以来就常用的《太极图》,还引用了周敦颐的哲学等等。可以看出,她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毫无疑义,卡尔夫的基点之一是中国的哲学与文化。我本人也深受中国哲学文化背景的影响,对此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我完全赞同申老师所强调的对“治愈”、“游戏”等应当回归于其汉字的原点,“必须考虑汉字的原义”的观点,我也时常阐述同样的观点。今后,对如此深奥的文字的理解,对中国深远智慧的认识领悟,我还得向申老师学习请教。

最后,我期待今后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不断发展,也祝愿申老师健康,以此作为序言。

Yasuhiro Yamanaka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创始成员

2014年10月27日,在宇治的家中

图片25.png图片26.png图片27.png

图片28.png图片29.png


Dr. Kazuhiko Higuchi(2010):

申荷永博士的著书《心理分析—我的理解和体验》的日语版本出版之际,我欣然承诺愿为本书撰写序文。我和申荷永博士最初是在有关荣格心理分析的学会会议上相识的,特别是2003年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召开的国际沙盘游戏学会会议、以及在去年秋天召开的京都国际会议上,申荷永博士作为代表中国的荣格精神分析家出席了大会。申荷永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他体格魁伟、留着长长的胡须,其风貌令人想起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者,只见一面则终生难忘,第一眼见到他就使我感到真是一位名副其实、极其相称的解析梦的精神分析家。

    荷永先生在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学研究所长达十年从事荣格心理学的钻研,取得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认定的分析家资格。就我所知,申荷永博士是中国第一位具有国际资格的心理分析家。由此可以想象先生为开辟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和努力。在日本,第一位取得国际分析资格的是已故的河合隼雄先生,他是1965年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取得的。自此以来,现今我国取得分析家资格的已达30人,其中大部分都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深造后回到日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经历,正如申荷永先生的著书中所描述的一样,主要在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研究荣格心理学,作为东洋人自身接受心理分析,然后成为分析家。如今,先生在自己的祖国、以上海为中心从事荣格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是一位勤奋进取、富有开拓精神的实践家和学者。

   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在研究荣格心理分析的同时,也学习弗洛伊德的理论,其教育课程独特、最为丰富多彩和充实完备,在世界诸多的研究所中也是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分析家。在申荷永先生的这本著书中也描述了其本人学习这些课程的经历和切身体验,我相信,该书的出版对于学习日本荣格心理学的人们来说也将带来新的启示。荣格心理学学无止境。在该书中展示了至今缺少具体描述的教育分析的实际状况,该书的出版将对于我国荣格心理学研究有极大的裨益。

   通过该书可以学到许多,特别是,该书通过现代中国人的视点,阐述了荣格本人极其关注的庄子、老子、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东洋思想和荣格心理学的关系。同时在该书中,先生还以其独特的新的视点和观点对荣格心理学的基础概念进行了诸多的解释。在一些术语表述方面,日语和汉语有些不同之处,有些也会令人稍感到深奥迷惑、这同时又会令人感到奥妙、带给我们新的联想,富有乐趣。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一位中国学者远离自己的祖国,踏上艰辛的探索,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努力掌握荣格心理学的过程和经历。有许多是值得我们日本人学习的,期待着该书为开拓东洋的荣格心理学研究掀开新的一页。

写于京都书院分析室

Kazuhiko Higuchi

荣格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创始成员,日本荣格心理研究所名誉主席

2020年7月

图片30.png图片31.png图片32.png

图片33.png

这张照片记录着一个故事:在Kazuhiko Higuchi先生晚年,他常来中国教学与督导。每当他在中国讲课的时候总是会说:“我快80岁了”……“我已经80岁了”……“我已经80多岁了……相当老了”。(那么)“为什么你们申荷永老师邀请我来这里教沙盘游戏呢?”

“因为”,Higuchi博士压低声音幽默地说,“因为,沙盘游戏疗法的秘密就在我手里。”我会把所有的秘密都交给你们的申荷永老师”……

后来,有人问申荷永老师,Higuchi先生给了他什么沙盘游戏治疗的秘密。申老师回答说:“沙盘游戏治疗并没有什么秘密。如果说人们想象其中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就是热情,人格,与愿景,像Kazuhiko Higuchi先生,像Dora Kalff;这是自性,是道,一种生活方式。”


茹思·安曼(Ruth Ammann, 2014):

很多年前,当我初次踏足中国之时,我非常兴奋,但也在深思这未知的土地。我知道中国曾有格外丰富的文化:美妙的艺术、诗歌和哲学,但当时,关于现代中国我所知不多。于是,2002年,当我为了参加第一届(中国)沙盘游戏会议而抵达广州时,我就如同站在一个不曾被触动的沙盘面前:这是与“未知”的相遇——一片未知的土地、一种未知的语言、一张张我无法解读的面孔。我心中充满想象、期待与疑问,然而我的身体对中国气息还尚未有体验。我不得不逐渐地去接触、倾听、感觉、品味、目睹这片国土及其人民。

无论如何,十多年已经过去,我收获了许多,也体验了许多!

我与这个伟大的国家及其沙盘游戏学员的最初相会是在广州(2002),如今(十多年后),也即2014年3月,我在杭州时又遇到这同一团队的大部分学员。我自己,我的东道主们,还有这些中国的沙盘游戏学员及治疗师们,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由于申荷永和高岚的不懈努力,沙盘游戏疗法以及荣格分析心理学获得了坚实的基础。申荷永与高岚一直都在学习和传授沙盘游戏,他们对如何推进发展沙盘游戏,有很好的理解,他们邀请了诸多国际荣格心理分析师及沙盘游戏治疗师到中国的不同城市授课。于是,沙盘游戏得以广为人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心理治疗师接受了(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训练。中国的沙盘游戏团体已经成长起来。

至于我本人的成长,我逐渐体验到中国的生活方式,我学会了去珍视并且高度尊重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师及学员们的努力及学习才能。而且,即使我还不懂中文,我仍在那里找到了一些朋友。中文以及它所伴随的中式思维非常不同于我们/我的欧洲式思维,但心灵的语言是非常相似的,这使得友谊成为可能!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它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的患者和来访者的人格得以发展,而且其自身也有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意味着,沙盘游戏治疗师自身的学问及梦想发展到何种程度,沙盘游戏的操作方法及其内在可能性就会发展到相应程度。沙盘游戏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固定的技术。相反,这种方法既容许心理治疗新进展的整合,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工作模式中吸收与反映个人与文化的变化。因此,我总是由于看到年轻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新见解与发现而感到极为喜悦。

我也非常满意地看到,沙盘游戏的传授越来越多的是在良好的分析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的。就这样,荣格的理论与多拉·卡尔夫的实践工作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具有极大开放胸怀的治疗方法,从而容许依据每个新的文化背景而做出特定的修正。

现在,一份中文的沙盘游戏杂志即将创刊。我希望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师的大量文章可以被翻译为英文,因为在我看来,了解拥有丰富多彩文化的中国对沙盘游戏治疗的改进,以及其中个人所做的贡献,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要感谢全体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师,感谢他们的持续努力,感谢他们对这种方法的热爱,更要特别感谢这一段长达十多年的友情及文化滋养!

    我祝愿这份新的中国沙盘游戏杂志大获成功,取得巨大的国际共鸣。

愿我们全体沙盘游戏治疗师迎接它的到来!

茹思·安曼,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任主席,荣格心理分析师

图片34.png图片35.png图片36.png

我们很荣幸成为ISST大家庭的一员,真诚欢迎ISST的朋友们来中国进行教学、督导,支持CSST的发展,继续致力于建构东西方心理学沟通之桥梁的任务,继续完成荣格与卫礼贤以及Dora Kalff所留下的工作。

荣格说:“我们必须在更广的意义上继续卫礼贤的翻译工作,如果我们希望证明我们称得上这位大师的学生的话。中国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卫礼贤把它翻译为‘意义’。如同卫礼贤赋予东方精神财富以欧洲的意义一样,我们也应将此意义转入生活。这样做就是去实现道,而这正是学生的真正任务。” 当然,我们应该继续荣格和卫礼贤开创的事业。

Dora Kalff在其沙盘游戏治疗的奠基著作中写道:......“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候,我遇到太极图,似乎与我们的观点相符。太极图出自宋朝哲学家周敦颐,他生活在公元1000年左右。” Dora Kalff在其著作的最后,用《易经》的坎卦描述了水的意象与意义后说:“请在沙盘游戏中记住这一点,记住,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确定人格的内在和谐时,我们所说的就是恩典。”

另一个被记录的故事:在多拉·卡尔夫的晚年,她多次提到她从事沙盘游戏的目的,以及沙盘游戏的本质,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不仅仅是一种“证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多拉·卡尔夫来说,这种生活方式的意义与《易经》和道有关。Martin Kalff告诉申荷永,卫礼贤所著的《道,一种生活方式》,正是他母亲最喜欢的书。有一次,申荷永和高岚与我们团队在卡尔夫家学习沙盘游戏,Martin Kalff找到这本书,上面有多拉·卡尔夫的阅读标志和笔记,并让申荷永将其带回中国。申荷永告诉Martin那本书应该留在卡尔夫家,但Martin坚持让申荷永将这部著作带回中国,并让人知道这个故事,她母亲对沙盘游戏的心愿。

图片37.png图片38.png图片39.png

图片40.png

CSST,中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