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盘游戏中的伦理与禁忌|工作坊精华大放送2019年10月,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心灵花园公益项目“心灵花园公益之行”正式启程,开展全国心灵花园志愿服务工作调研及专业技能落地培训活动。 我们从河南新乡启程,北上抚顺、沈阳、大庆、哈尔滨、大连、吉林,然后去往成都、杭州、三亚,在广州结束。 “心灵花园公益行”足迹 其中,11月9日—11日,“心灵花园公益之行”小组在杭州(杭州师范大学)落地培训。 几乎与此同时,11月10日—11日,第十届全国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大会暨会前工作坊也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 11月9日,在心灵花园专场工作坊中,Betty Jackson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沙盘游戏中的禁忌,也就是在沙盘游戏咨询中,不能做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其中的要点提取出来,与大家分享。 Betty Jackson在工作坊现场 1. 咨询师不要试图侵入或影响来访者的沙盘作品 卡尔夫特别强调这一点,咨询师在沙盘游戏中,不要试图干涉,不要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因为沙盘游戏作品(后面均简称“沙画”)是来访者的象征性游戏,要确保沙画仅仅来自于来访者,其中不要有咨询师的呈现。 2. 不要过早地邀请或允许父母去看沙盘中的意象 在刚开始跟儿童工作的时候,儿童可能会说想把沙画给父母看一看。这通常是一种自动的反应,并不是孩子内心深处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在工作的开始阶段,我不赞成,也不鼓励将把孩子的沙画与父母做分享。 我会温和且清楚地告诉他:“我们先把这个作品先保留好,只有你我二人知道,你走了以后我会拍照,后期再呈现给你的父母。” 我也是慢慢认识到,跟父母第一次见面时,咨询师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次见来访者(儿童)的父母时,我会帮助父母了解沙盘游戏,同时也会告诉他们,孩子很可能会想要把沙画展示给你们,但我并不赞同这样做。 我也会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我不赞同这样做:前期不与他们分享沙画,并不是在排挤他们,而是因为后面会有更深沉的东西呈现出来;我们可以等一等,等几个月或者一年后,孩子再次邀请他们来看沙画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可以了。 而在后期邀请家长一起分享沙画的时候,也要提前与家长沟通好:“我们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邀请孩子讲一讲作品。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如果过程中有让你觉得不安的内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及,回家后可以给我打电话,跟我聊一聊让你觉得不安的部分。” 在学校与孩子进行工作的时候,咨询师需要做的事情是要确保治疗的涵容性,在分享孩子的资料时要有边界。来访者会问,能不能让我的老师或者朋友看一看?我也会回应他同样的内容:先保留在你我之间。 工作坊现场 3.关于拍照的问题 在我的督导经历中,我有时候会看到咨询师在来访者做沙盘的过程中拍了很多照片,甚至有些照片是来访者做沙盘的过程中拍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咨询师所有的能量要放到来访者做沙盘的过程中,而不是去记录。咨询师可能会解释,自己想要捕捉到这个精彩的画面,要不然这一幕在战斗的过程中就会破坏掉。 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咨询师所做的事情是不能干扰到来访者的工作。我们所感觉到的“画面会被破坏掉”,可能跟丧失有关。卡尔夫非常明确地指出:最终的画面,才是当天的沙画。 来访者可能会提到想要给自己的沙画拍照,这也是我不鼓励的做法。我会告诉来访者,他们在沙盘中所创建的意象在想象中是鲜活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意象保留在想象中,让意象在想象中发展,让意象对我们自己讲话。我们不要在一个时刻,把意象变成固定的形象。 通常来访者想拍照,是为了把自己创造的意象跟别人分享,有人会说,想分享给我的丈夫或者女朋友等。那么这样,我们会发现,这些涌现出的内在的意象会被传播得到处都是。 在现代的科技文化之下,我们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隐私,也失去了自己的涵容。科技越来越多地分享我们内在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讲,未必是有帮助的。 如果来访者是成人,我会跟他们解释:意象需要有个安全的容器,同时,它们也是非常神圣的意象。 如果来访者是孩子,我会简单地向他们解释:先放在我这儿,以后你会看到你所有的沙画。 4.要不要让来访者拆除自己的沙盘?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和严格的禁忌。 以前,我跟卡尔夫做体验时,我们谈到了很多。有时候我们非常投入,忘记了时间。这时候,突然有人来敲门,说下一个来访者已经来了,已经超时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吓了一跳。 我问她:要不要我帮你把沙盘拆掉? 她非常坚定地说:“你不能这样做,我永远不会让你毁掉你创作的东西。”然后我离开了。我非常感激她这样说。 在跟儿童进行工作时,我会跟他们谈到拆沙盘的事情,我会说:“我的治疗室会有些奇怪的规定。”他们这时候会集中注意力听我讲话,然后我会接着说道:“在家、在学校,你需要自己去整理你游戏的现场,在这里也一样;比如,如果你玩拼图、玩下棋,需要自己整理自己的部分,但是沙盘例外。在沙盘结束后,你不能跟我一起整理。这就是那件很奇怪的事情。拆除沙盘永远是我的工作,你不能帮助我。” 孩子一般会说“太棒了!”但是会问为什么。我会跟他们解释:很多孩子希望把沙盘保留下来,我就用拍照的形式帮助他们保留,这就是为什么我自己拆除沙盘的原因。这种解释他们一般会接纳。 去年,我听到了一种远程咨询的方式——咨询师通过网络与来访者进行沙盘游戏工作,我很不赞同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会自己拆除沙盘,这样做肯定是不正确的。 5.什么时候可以回顾沙盘历程? 在与成人来访者进行工作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要求回顾之前的沙画,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这也是一个整合的经历。 但是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回顾沙盘历程?大部分咨询师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一个时间,来访者需要整合她做沙画的几个阶段。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成人来访者想回到沙盘中做一个总结,这通常会发生在生命中的某些重要时刻,比如要结婚了、要毕业了。他们想要停下来看看过去和未来的走向。 因此,回顾是处在来访者需要获得一个更深刻意义的时刻,他们需要这样的回顾。 孩子们通常不需要这样的回顾。对于孩子,我们会一起去看沙画图片,会分享他们的一些记忆,当时做这个怎样怎样…… 6.我们需要对来访者的哪些内容进行保密? 在没有得到来访者允许的情况下,咨询师不能去分享来访者的咨询过程和相关记录,除了对谈话内容和文字记录进行保密外,我们还要注意尊重来访者的意象,对来访者的意象进行保密。 比如,在来访者中途离开时,咨询师邀请同事看沙画等,这是不合适的。但有个例外的情况—非正式的督导是可以的。在沙盘工作中,要对意象有安全的保管。 在早前的年代,我们有个专门的相机,用来记录来访者意象的,相机不会再做他用,我们会把照片洗出来放在一个册子里,然后我会把册子锁在柜子里,那个房间也会锁起来。这种小心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手机拍照很方便,可是如果你一不小心按错键了,就会跑到别人、甚至跑到好几百人那里去。强调意象的保管问题,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个考察方面——营造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 另外,如果要使用来访者的个案材料,咨询师需要获得来访者的知情同意。 7.使用化名 在我们获得来访者的同意后,要对来访者的信息进行化名,用假名来称呼来访者。这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保护来访者。 以上就是Betty Jackson老师工作坊的简要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