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
申荷永 著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年5月
简介:
本书是由申荷永(作者)、高岚所率领的心理援助团队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约一年间,于四川的汶川、北川、青川等地开展心理援助之纪实,同时,这也是作者这一年间的心路历程,是作者对心理学学术与实践,以及震区心理援助工作的反思。
申荷永团队是最早到达四川震区的心理援助队伍,也是在当地坚持开展援助工作最久的队伍,正如书中描述,他们在北川、汉旺等地建立起了7个“心灵花园”工作站,以帮助当地受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心灵花园的志愿者们,睡草地,住板房,亦行走在险阻的山路上,面对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威胁即使有怯意亦不退缩;深入考察,仔细研讨,为提供真实有效的援助不惜挑灯夜战,想尽办法……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实践中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心理援助模式,对文化和治愈做出了反思与探索……为在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工作,带来诸多启迪。
逝者如斯,旦复旦兮(代序)
(节选)
……
2008,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命,注定要被“5·12”汶川大地震所改变,挥洒为震区的风风雨雨,凝聚为三川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心理分析志愿者团队,在第一时间赶到震区一线。直至今日,2009年的开始,我们的志愿者们仍然坚守在震区的心灵花园。
我的兄弟雷达——我们志愿者团队的前线指挥官,与我们诸多遇难的同胞们一起,永远留在了2008,留在了三川大地之间。“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这千年的古唱仍然是今日的共鸣,是你我的感应。羌管悠悠霜满地,逝者如斯。逝去与受难的同胞,你们已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2009年的第一天,我兄弟姐妹般的志愿者们,仍然坚守在震区一线。从2008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守望到2009年的黎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正如我们“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赶来这里,总是 风雨兼程,总是夜以继日;风餐露宿,无怨无悔。正如我们当初对自己的承诺:本于自觉,出于自愿;不离不弃,勇于承担。
……
从“5.12”汶川大地震开始至今,已有300余名专业的心理学志愿者在四川震区的心灵花园工作,在北川中学、汶川水磨小学、都江堰祥园、东汽小学、东汽中学、德阳南滨和德阳天元,我们先后建立了7个心灵花园工作站,并且将心灵花园的工作以及心灵花园的专业设备,扩展到了震区一线的多个心理援助点。
我们在震区一线的心灵花园,是对守护者的一种守护。在这三川之间,存有我们中华最古老的血脉,有默默守护了千万年的各族同胞。我们的心灵花园,以心为本,以爱为基础,以灵性为基调,以创造和转化为工作导向。我们认为,真正的治愈因素存在于来访者内心深处,真正的治愈力量也存在于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我们所有的努力,是唤醒和激活这种治愈的原型和力量,让受助者内心深处的爱与灵性,在这心灵花园中生长。因而,守护与陪伴,慈悲与滋养,以及创造与转化,也正是我们心灵花园的基本工作理念。
我们心灵花园的徽标中所用的“青蛙”寓意转化,“莲花”为心花,寓意心性之纯洁,其间用了《易经》的咸卦,寓意心灵与感应。太极图表达的是中国文化元素,因为我们认为,对灾难后创伤和悲伤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一定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和文化中所包含的治愈元素,以及文化原型的治愈力量。
用《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作为标题,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和事实。尽管这已经是地震发生后的305天,但对于我们来说,“地震”尚未结束,地震的影响仍然在延续,尤其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实际上,累计受灾的4550万人口中,尚有许多人仍然生活在“地震”之中。我们最近去北川禹里和汶川映秀访问,最直接的感觉便是这大地震似乎刚刚发生,甚至是正在发生(我们在禹里的时候,附近发生了里氏5级地震),震区的民众仍然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援助,尤其是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那么,我们仍然将坚守在四川震区一线的心灵花园,我们心灵花园的志愿者们,仍然将工作与生活在三川之间,于是就用了《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作为标题。
谨以此纪念志愿者雷达,献给心灵花园的所有志愿者。
申荷永
目录
代序 “逝者如斯,旦复旦兮”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明天,你要去震区
初到德阳
赶赴汉旺
5月19日的一天
进驻北川中学
风雨兼程,夜以继日
心灵花园:守护与陪伴
心灵花园:慈悲与滋养
心灵花园:创造与转化
千万年的守护者
志愿者雷达
破碎的土地上,爱撑起心灵花园
心理援助与心理学的自我救赎
三川之行
心灵花园与志愿者精神
我们仍然坚守在四川震区
后记 寄思清明